每日速讯:从头到脚说健康读后感
(资料图片)
从头到脚说健康读后感
把健康寄托给医生是软弱的,真正的健康源于自我对本性的觉悟。”这是曲黎敏在《从头到脚说健康》中表述的健康理念。曲黎敏说中医和西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体系,两种不同世界观。我却觉得中医和西医主要差别在于应用的治疗手段不同,而健康理念对不同地域、种族的人来说是基本相通的。比如我们讲健康要情志相遂、劳逸结合、积精累气。莎士比亚就讲过A light heart lives long豁达者长寿。富兰克林也曾说Sloth, like rust , consumes faster than labor wears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 makes a man healthy , wealthy and wise 早睡早起会使人健康、富有和聪明。
看来我并不善于写逢迎的文字,虽然我十分喜欢这本中医养生保健普及书,打算将它留存不时翻阅。但我不希望在自己的思想中留下对中医太多的神秘感和自豪感,我认为这样有害无益。我不喜欢在中医养生书中看到太多的阴阳五行、禅宗道法;不喜欢任何人利用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制造充满神秘感的文字,因为看到这样的东西只能引发我们的猎奇心理,变得容易被“忽悠”。我喜欢通俗易懂“不出位”的中医科普小册子(手上有一本),我喜欢跨文化共通的理念,因为我和曲黎敏一样相信“大道至简”。
2008年被人戏称是全民中医养生年,《从头到脚说健康》带动了养生书籍的热潮,这无疑推动了中医的普及,但这些书籍的良莠不齐也是有目共睹的。据中华中医药学会查证“我国有二百多家出版社在出中医药书籍,而拥有医学编辑,有能力出中医书籍的不会超过100家。”比较而言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是较严谨的中医养生书,这本书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健康问题入手,以中医的视角从头到脚地解析人体、分析病症、病因,讲解养生方法,极具阅读价值。但即使是这样的一本好书,也没能走出中医“神秘化”的误区。一讲中医便要讲“深厚的国学素养”、要讲 “周易与中医学”、要讲“道家思想研究”、,似乎讲传统中医学就不能离开阴阳五行、禅宗道法。这正是制约中医发展的根源所在。
每说中医必引经据典,似乎不这样就不具说服力。事实上任何领域得到的新发展,都是站在先贤的肩上否定先贤而取得的,若凡必出自《黄帝内经》、周易或道家养生只能说明我们的智慧没有发展,我们的中医学在退步。当下西医已成为绝对的主流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医也沦落到了需要被挽救、保护的地步。我们无从了解曲黎敏《从头到脚说健康》的火暴和去年的废除中医的事件是否相关,曲黎敏带动的中医养生热潮恰逢其时的给处于边缘地带的中医打了一针强心剂,但我们不能让这针强心剂带来的自豪感蒙蔽了我们的眼睛,扰乱我们的心智。中医的崛起需要的是去神秘化的"理论、需要有大量标准化可信托的医疗数据来做支撑。
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身体本身的敬畏要比西方文化更多一些,这不仅影响了我们对医疗仪器的信赖,更使得中医外科在1800年前的汉代就基本停止了发展。其实中医学理论和实践方法上的进步完全可以通过引进西医一些方法而取得,毕竟西医在外科、解剖学、医疗生命体征和数据分析积累上走的更远。“尊儒”文化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使我们对一些痛苦大、损伤重、伤经断络的外科方法有着本能的反感,而中医的经络学、外宣治疗及放血疗法使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通过针灸、药物等方法达到治愈的效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外科也必将会改善西医外科的高损伤状况,中西合璧会使未来医疗方法不断地向更简便、更人性发展。
事实上正如曲黎敏所说:“中医如同流在我们中国人血液里的东西,唤醒她,就如同唤醒我们最原始、最广袤的记忆。”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会知道几个基本的穴位用法,比如足三里、委中、气海、神阙、关元等,精、气、神理论更是根植于心。真正的中国人必然是爱中医的,必然是爱我们传统文化的。但若说中医源于道而弘于儒,参同佛学,尽涉诸子,广纳百家,共成一韵。就不免过于牵强,把中医这门严谨的科学变成了杂拌汤,这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我不懂中医,凭直觉中医对应阴阳五行不过是提供了一种对国人来讲方便记忆的方法,完全可以尽可能的将其淡化,只有这样中医才能破除沉疴、寻求发展。尽其所能寻找健康理念的共同点、寻找不同文化都能接受的表达方式,就不会再有人称中医为‘巫术’了。必定我们每到医院便被刺破指尖(验血),就从来没有人怀疑过是‘巫术’。中医唯一不能放弃的就是重视病人的自愈能力,治疗强调身心互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行医理念。相信会有那一天,中医和西医携手共进,抵消了各自局限后共同发展,各民族医学共同充当我们人类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