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召回1.85万辆缺陷汽车 消费者购车如何“避坑”? 环球即时看
奔驰品控问题再度冲上热搜。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3月24日消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预计召回1.85万辆汽车。
这已经不是奔驰第一次出现质量问题,早在2020年,新华社就爆出奔驰质量体系崩塌,半年召回11次近80万辆车,“荣登”召回次数和总量榜首。
国家市场监管局当天发布的车辆召回信息显示,备案召回计划的车企不仅仅有奔驰,还包括日产、特斯拉、宝马等品牌。频发的召回事件背后,汽车行业面临哪些问题?潮新闻记者连线汽车行业专家进行解读。
(资料图片)
汽车品控变差,症结在哪?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奔驰召回车辆大多存在前桥线束磨损、前挡风玻璃和全景天窗盖板粘接性不足、电路故障等多个问题。这些问题看似彼此独立,却折射出大多车企面对的巨大的转型压力和成本压力。
“以前一款车可能会流行10到20多年,现在的车卖了三五年以后,可能就卖不动了,必须要做技术升级。”汽车行业分析师、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潮新闻记者,这也是汽车功能不断增加的原因。“新技术发展时间非常短,现在汽车大量采用通讯装置、大屏幕、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联网系统,系统的复杂程度和开发工程的庞大程度都是前所未有,车辆成本也因此变高。”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创新投入的速度赶不上市场变化速度。新世纪以来,汽车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高额的研发投入和剧烈的行业竞争致使诸多车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汽车行业里有一句玩笑话,‘卖车都不挣钱,要靠修车市场来赚钱’,这对车企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张翔说。
巨大压力下,车企不得不谋求生路,不断压缩汽车开发流程以追赶市场节奏,安全隐患随之而来。
“汽车产品所需开发周期很长,过去一款车至少需要5年以上开发时间,奔驰开发周期甚至达到了10年,最后导致一辆车零部件多达两三万个。此后,车辆还需要进行很多次试车实验和路试才能上线量产。车企流程精简以后,很多测试转为室内,在实验室里面、计算机仿真的环境下测试,没有做路试,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再加上汽车行业标准影响范围有限,覆盖不了所有的车辆运行场景,车辆上路后会面对复杂路况,依旧可能出问题。”张翔说。
出现问题的不仅仅是燃油车,有报告显示,新能源汽车质量问题比传统燃油车更多。一组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47次,涉及车辆121.2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7.0%,同比增长31.5%。“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是大趋势,对传统车企来说,它们在新能源领域起步较晚,技术和汽车零部件的应用都不太成熟,旗下新能源车辆很可能因此出现质量问题。”
消费者如何“避坑”?
“召回计划对车企的影响程度也相对有限”,张翔指出,“因为这些车企都在召回,召回次数多了,消费者也就习以为常了。从这个角度来看,车企召回缺陷汽车的影响正在慢慢减弱。”
换个角度来说,召回缺陷汽车也是一件好事,既能保护车主的合法权益,也会给车主带来一定实惠,是车企负责任的表现,因此消费者无需为缺陷车辆召回而太过担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涉事企业可以放松对出厂汽车质量的把控,“一旦售出后出现问题,车企的口碑、品牌知名度和用户信任度都会降低,如果瑕疵车辆出现安全事故,车企肯定也需要承担一定责任。”张翔认为,大部分车企都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应对危机,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免费维修召回车辆,为召回车辆更换零件等举措,“部分车企还会为召回车辆赠送一些保养和装潢服务,这种方法都值得肯定。”
对于有意愿购买汽车的人来说,如何在挑选新车的时候“避坑”?张翔建议,还是选择保有量大的车型较为稳妥,“刚上市的新车采用了一些新科技,功能比较多,用户体验稍微好一些,但由于技术比较新,再加上零件都在车辆内部,车主可能难以辨别车辆问题,需要承担试错成本;而很多老车型已经经过多轮试错,技术也比较成熟,质量问题可能相对较少,维修、保养费用也相对较低,还是比较可靠的。”